原标题:昔日煤炭之都 今日美丽城市
航拍的淮北市东湖湿地公园。 (资料图片)
题记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如何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与相得益彰,一直是各个地区探索的目标和努力的归宿。煤炭之都淮北市始终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在并无特殊禀赋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好人辈出的崭新道路。
创建:从“1995”到“2018”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1995年,淮北市文明创建启航。时针指向今日今时,已经实现“全国文明城市”梦想的220万淮北人民仍然坚守在创建路上,为提升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而努力。
淮北建市于1960年。家住淮北市黎苑小区的程泉清老人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淮北市民口中的“四马路”,也就是现在淮北市人民路一带,虽说是城区,却与农村差别并不大。
“那时候我住的房子,每层楼道里有个垃圾口,家里有垃圾直接扔进去掉到一楼。方便是方便,但整个楼道里都有臭味。 ”提起过去的生活,程泉清一下子就想到了垃圾处理。
“城市在不断扩大,市民素质必须进一步提升。 ”在程泉清的印象中,那时候淮北城区也有红绿灯,但行人、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很普遍。很多路口都有人拽着一根绳子,一旦红灯亮起,绳子就会被拉起来,以免有人闯红灯。
1995年10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从张家港回来后,淮北的决策者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作为一座煤城,淮北自然条件先天不足,多年的煤炭开采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且经济结构单一、总量不大,城市基础设施很薄弱。如何探索创建文明城市的新路?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大家作出决定:把文明创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为民惠民的总抓手,明确它的战略定位,驰而不息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淮北创建梦想由是启航。
自此,淮北历届市委、市政府班子带领全市人民,持之以恒、矢志不渝,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常态长效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引领“煤城”一步步走向“美城”。
站在时光隧道里,人们可以看到:2002年,淮北市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2005年,淮北市再次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成为“长江以北的创建典型、皖北地区的一面旗帜”,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煤炭资源型城市;2008年,淮北市以全省综合考评第二名的成绩荣获“安徽省首届文明城市”称号;2017年,淮北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淮北市民的获得感更是实实在在的。在程泉清看来,这23年,身边的变化不计其数:街头闯红灯行为已消失殆尽;垃圾不但进了垃圾桶,还实现了分类处理;城市管理实现了智能化,执法人员能够通过监控对市容市貌进行24小时远程可视化监管;老旧小区经过改造焕然一新……
“淮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比其他城市更难,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更多,走过的路也更长。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淮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实力大跨越、生活品质大改善、生态面貌大变样、市民素质大提升、对外形象大改观、全市人心大凝聚。”淮北市委主要负责人说,淮北市正在拓展创建内涵,凝聚全市力量,奋力打造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地,共同缔造淮北全域文明新时代。
美城:从“零”到“三山六湖九河”
在淮北市仁和小区居民崔文静女士看来,以前,除了丰富的煤炭资源之外,淮北拿得出手的自然禀赋几乎为“零”。而如今,淮北有了“三山六湖九河”的盛景。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淮北市因煤而建,建市以来为国家贡献了10亿多吨煤、200亿度电,但也面临着资源濒临枯竭、经济结构单一、生态环境破坏等现实问题。煤灰遍地、粉尘飞扬,采煤塌陷吞噬大量良田,群众对修复生态环境有着强烈的期盼。 “曾经的淮北,只有煤炭,以及煤炭带来的环境难题。今日的淮北,青山绿水散发着迷人的活力。 ”崔文静深有感触地说。
塌陷区,煤矿采掘后留下的下陷地域,其综合治理被认为是一道世界难题。淮北市有塌陷土地近30万亩。 “东湖、南湖、绿金湖在过去都是有名的塌陷区,它们就像一个个伤疤,覆盖在大地上,十分丑陋。 ”崔文静回忆。
淮北南湖是全国首个在采煤塌陷区上建设而成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资料图片)
菊花满园,波光粼粼,欢歌笑语……这是今日的南湖,是淮北人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与南湖相比,秋日的绿金湖毫不逊色,水光潋滟,草木葱郁。
据了解,淮北市持续开展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4000公顷的采煤沉陷区得以治理修复。该市打造了一批生态公园和景观带,同时丰富水文景观,增设亲水设施,增强吸水、蓄水等生态调节功能,城市规划区内湖泊湿地面积占比超过40%。
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 “三青山”是指相山、泉山、龙脊山。淮北人常常挂在口上的,不仅有清澈的湖水,更有绿意盎然的石质山。石质山历来被视为不宜造林之地。 “山上乱石成堆,杂草丛生,一遇大风,人走在路上连眼都睁不开。 ”年逾八旬的石宗宏是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北山村村民,2001年从乡村教师岗位退休后,就一心投入石质荒山绿化志愿服务活动17年,硬是在石头缝里“抠”出近两万个石坑,在荒山上种植400余亩树木,还带领周围群众创造了十余年绿化荒山3000余亩的奇迹,演绎了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石宗宏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淮北市林业部门始终把荒山绿化作为造林重点工程来抓。淮北市广大干群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独创“七步造林法”,为20万亩石质山披上了绿装,摘取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桂冠。
“好人”:从“1”到“147”
“中国好人”彰显出一个社会的集体文明,奏响了时代最强音,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直接体现。如今的淮北,已经拥有147位中国好人,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位居前列。
中央文明办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始于2008年5月。同年6月,淮北市二中普通教师朱兴剑即当选为“助人为乐”中国好人,成为第一位荣登中国好人榜的淮北市民。今年9月27日,中央文明办发布9月份中国好人榜——淮北市杜集区高岳街道办徐暨村村民苏成英荣登中国好人榜,成为淮北第147位“中国好人”。
“这人我认识!”“能坚持十几年义务为弱势群体修车,让人钦佩!”濉溪县“好人”长廊边,附近居民纷纷前来目睹身边好人的风采。
走进淮北市相山区春秋社区,社区精心打造的“好人巷”更是夺人眼球。
上:“中国好人”倡导绿色出行、保护环境。 (资料图片)下:淮北市三堤口街道办在墙壁上绘制以尊老爱幼、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为主题的漫画。 (资料图片)
“‘好人巷’通过让好人的事迹上墙上榜,使居民学有榜样、做有标杆,争做好人好事在居民当中蔚然成风。 ”相山区春秋社区党总支书记侯勤山说。
好人长廊、好人巷、好人广场……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好人成长的肥沃土壤。如今,淮北已经形成市有好人馆、县区有好人长廊、镇(街道)有身边好人榜、社区(村组)有好人宣传栏的宣传矩阵,好人宣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好人精神蔚然成风。
淮北市还出台了《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帮扶管理办法》,建立起长效的激励帮扶机制,对涌现出来的各级各类“好人”在就业、就医、子女入学、购房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该市还对生活困难的各级各类“好人”进行帮扶;全市重大节庆活动都邀请各级“好人”代表出席观礼,让他们享受崇高的社会礼遇。身边好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使“做好事、长好心、当好人、有好报”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
近年来,淮北市将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运用多种形式,把核心价值观宣传与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从建设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到大力宣传学习、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国好人”人数在不断递增中。
“从‘1’到‘147’的飞跃,映衬着‘燃烧自己,温暖他人’的煤炭性格在淮北人心目中悄然扎根。截至目前,全市上榜‘中国好人’147位,上榜人数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全国前列。 ”淮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顾文介绍。(记者丁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