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赵厂长
电话:0371-62568204
手机:13513713999
微信:13333813338
QQ:154171496
地址:新郑市龙湖镇翠竹路(原梅山路)与泰山路交叉口向北300米路西
煤球知识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煤球知识

民俗记忆 | 烧蜂窝煤球的年代

作者:河南煤球 来源:河南蜂窝煤 日期:2018/9/10 9:39:57 人气:404

蜂窝煤球,也叫“煤球”。顾名思义,就是用煤末子制成的燃料,呈蜂窝状,因此而得名。看似不起眼的煤球,在计划经济时代燃料十分紧张情况下,却异常珍贵,只能凭票购买,一到供暖季节便供不应求。那时每到冬天,煤球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心。人们为获得煤球而奔走,也为能烧上煤球而知足。

稀缺的原料难得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城市家庭做饭取暖,一靠煤球,二靠灌装液化气。不过,液化气比煤球更加稀少,很多时候还是需要煤球。为解决燃料的紧张局面,人们绞尽脑汁想办法。当时,凭票供应煤炭,每家每户领到手的煤炭供应证上,标明了全年供应煤炭的数量、购买时间等。具备大锅的家庭,可以烧煤炭,烧时加点水搅拌一下就可以了。不具备大锅的,迫切需要烧煤球。

炉膛内放几个煤球,静待壶中水沸腾。

煤球好烧,加工起来却麻烦,所需的原料——煤末也很稀少。虽然煤末比煤炭便宜得多,但是煤末也并不容易得到。由于工厂也是凭票供应,只有在工厂工作的职工才能分到煤末。职工用不完的,将票据赠送给亲朋好友使用。就连工厂丢弃的煤末,职工们都当成了宝贝。

届时,工厂约定每天的出煤末量,计划每天能分配多少吨,再算好每个职工分得多少煤末,然后告诉他们来取煤末的时间。刚开始,工厂从排水沟里捞取煤末,一锨锨挖出来,控干,赠送给职工。后来,来领取煤末的职工越来越多,工厂无暇顾及,职工干脆自带车辆和工具来挖。为了能及时得到煤末,天不亮,职工们早早来到工厂大门口排队,一旦工厂上班,依次到指定地点开挖,把湿淋淋的煤末用车拉回家。工厂见煤末需求量也这么大,想到可以创收,便向社会公开销售,一拖拉机车斗收20元钱左右。即使开始收钱,购买煤末的人仍络绎不绝。

制作煤球麻烦事

制作煤球是件麻烦事。首先要准备模具,铁桶状的模具内径要与炉灶内径一致。如果内径尺寸太大,制作出的煤球炉灶里容纳不下;太小,放置的煤球烧起来不稳定。当时,市场上没有专门卖模具的,大都是个人找车床加工模具。一家有模具,全楼住户都使用。自己找人加工的铁器模具,长1米半左右,上端设有把手和机关,中间是一个铁管,下方是圆形的模具,模具里面布满一根根铁柱,用来插“蜂窝”。

备齐原料和工具,人们自制煤球。

一般选择晴天制作煤球。制作时,将黄黏土与煤末按1∶3的比例,加水搅拌均匀。一定要注意加水量,和得太稀了,煤球干燥后容易变形;太稠了,容易开口子。因此,别小看这一道工序,搅拌煤末既是个技术活儿,也是拼体力的脏累活儿。压成型的煤球,还需搬到开阔的场地晾晒,只有壮劳力才能完成。那时的楼前楼后、房前屋后空闲场地,全晾晒着煤球,堪称一道特殊的人文景观。

正式制作时,两手紧握模具把手,在搅拌好的煤末上猛地一压,再用脚在圆形的模具上踩几下,使煤末在模具内部充分填充。然后在平坦的地方,将模具用力向地面撞击,以振动煤球脱离模具。用力按把手中间的机关,一会儿煤球徐徐而下,很快模具下方出现一个圆形的蜂窝状煤球。倘若煤球周边凸出“肚子”,说明煤末搅拌稀了,马上回炉重来,如果上下保持圆形,说明成功了。有时也会出现一面薄一面厚的“偏腚”现象,这样的也可以用。

一人一上午大约能制作300个煤球,第二天将煤球一个个翻过来。此时,如果发现煤球的蜂窝让沙土阻塞了,趁没干燥,马上疏通。晾晒期间,不能让牲畜、家禽跑进去,“祸害”晾晒中的煤球。一旦煤球倒下破碎,那可就白干了。大概晾晒3天,煤球就干燥了,此时会发现有的煤球呈现出黄色,说明泥土用多了;有的颜色太黑,说明煤末多了。人们就知道,下次制作时,注意配好比例。干燥后的煤球,掂量起来较轻,可以储藏起来使用很久。

煤球生产工业化

后来,燃料公司发现人们越来越依赖煤球,想到了直接用煤炭加工煤球。于是,上了一台生产煤球的流水线,一头是动力机带动模具,只听机器“咯噔咯噔”转一圈,一次可以制作出十几个标准的煤球,通过传送带运到另一头的卸货处。工人们在传送带两边忙着拾掇煤球,往往是歇人不歇机,加班加点生产。

机械化生产出的煤球多了,仍然满足不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在物资紧缺的年代,燃料公司也只能凭票供应煤球。每天早晨天没亮,人们手持蜂窝煤球凭证,推着车子来到燃料公司,排队等候购买煤球。煤球到手,在凭证上标明数量,把买到的煤球一个个摞到拖车上。道路不是特别平坦,担心路上煤球倒下摔碎了,就一人推车,一人在车旁护送,往往到家时搞得满脸满手乌黑乌黑的。当然,这也影响不到人们的好心情,毕竟做饭取暖的燃料有着落了呀!回到家,有的把煤球摞在地下室里,有的堆放在走廊路口,反正楼上楼下到处堆放着煤球。晚上下楼时,需小心翼翼走,别将邻居家精心码高的煤球碰倒。

凭票排队买煤球曾是一道景观。

每天下班回家,人们放下自行车,第一件事就是带些煤球上楼。进屋先打开炉子下风口,一会儿炉膛内炉火忽明忽暗,再打开炉子风门,蓝色的火苗很快上来。随着时间的延长,火苗逐渐由蓝色变为红色,越烧越旺。看着最底下的煤球烧得差不多了,就再往炉膛内放一个新的。更换新煤球时,需将煤球上下眼对齐。这样,方便通风,火苗烧得大。在炉子内放进一个煤球,人们可以去干别的事情,不必在周围守护,节省了时间和人力。

冬天,将蜂窝炉安装在火炕边,就是不开暖气,整个屋子里都是暖暖的。然而炉子一旦熄火,重新用煤球生火很费事,所以人们都小心翼翼地守护着炉中之火。重新生火时,需将炉膛清空,先用易燃的烧草引火,然后放进木头待火烧旺后放入煤球,往往1小时后,炉膛内才能燃起火苗。

在那个年代,坐在暖暖的热炕上,眼看屋内蒸汽缭绕,屋外雪花飘舞,谁说不是一种简单的幸福呢!

绘图:王燕舞

本信息为“掌上荣成”原创,转载分享请注明来源


郑州鸿顺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是河南省官方授权合法煤球厂,专业加工销售神烨蜂窝煤煤球洁净型煤环保煤球包装煤球等各种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煤制品,欢迎咨询:赵厂长13513713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