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加速调整,然而,天然气供应结构优化的脚步却显得慢了一些。12月17日,环保部发布了能源专家就“煤改气”答记者问的相关内容。在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原热能工程系主任姚强看来,今年我国出现的天然气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是需求侧超预期规模增长的同时供给侧出现始料未及的减少共同造成的,而“煤改气”只占新增天然气已使用的三成左右。海外资源掉链子、地方燃气公司违规出售民用气等都是供应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
资料图
始料未及的供应缺口
根据业界的普遍观点,我国天然气消费主要可以分为工业燃料、城镇燃气、燃气发电、交通用气等类型。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天然气消费量18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7%,其中,城市燃气增长10.1%,工业增长22.7%,发电增长27.5%,化工增长18.2%。“今年经济的强劲走势,带动了工业、化肥等用气的增加。”姚强分称。
而近期成为舆论关注焦点的“煤改气”确实也显著增加了天然气消费需求。姚强透露,调查统计,京津冀“2+26”城市预计本年度采暖季将新增天然气需求量50亿立方米左右,日均需求增量4200万立方米,而全国天然气消费日均需求整体增加量为1.3亿立方米,“这意味着,‘煤改气’仅占每日新增天然气消费量的30%左右。”姚强表示。
另一方面,从供应侧来看,姚强用了“掉链子”来形容计划中的海外资源供给。“原定于今年投运的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无法按计划投产,减少日供应能力2000-3000万立方米/日;中亚气相比合同计划供应量减少了4000-5000万立方米/日,使得新投运的陕京四线无法发挥作用,导致供应短缺,且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姚强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姚强还提出,对于出现天然气供应短缺的时候,基本的政策应该是压非保民(压低非民用气,保障民用气),但很多地方措施不落实,未能及时制定严格的、详细的、能落地的“压非保民”措施,未能将增加的用气量用于民用,而给了工业。“部分地方甚至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情况,如,由于民用气和非民用气价格双轨制,一些城市燃气公司‘趋利’,打着民用气的名义申请到更多天然气,之后却将低价购得的民用气销售给出价更高的非民用使用,赚取差价,从中牟利,使本该保障民生的天然气供给更加紧缺。”姚强透露,不过,总体来说,“气短”现象应该是暂时的。
大体量的工业用气
近年来,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的提法时常出现在各级政府的规划、新政策中。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优化能源结构,将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因此,未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不断走高已成为各界共识,通过优化供应结构“保供”也就成为了相关企业的必选项。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今年1-10月,我国天然气消费量1865亿立方米,增长18.7%;天然气产量为121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2%;天然气进口量72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7.5%。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近期曾公开表示,随着我国天然气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口天然气已经成为我国天然气供应的重要来源之一。根据海关统计,今年1-10月,我国天然气进口5416.5万吨,同比增长了24.9%。其中,气态天然气2507.3万吨,同比增长5.9%;液化天然气2909.2万吨,创下了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7.7%。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中,民用占比还是相当有限的,民用气在整个天然气消费量中占比只有12%,而建筑用气(以采暖为主)为25%,整体相加只有不到四成。”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总体来看,工业用气仍然是我国天然气消费占比的大头。
业内表示,近年来,经济回稳和房地产行业回暖带动非金属建材以及钢铁行业产量小幅上涨,由此带动主要工业用气需求回升。《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7)白皮书(以下简称《报告》)预计,到2020年天然气占工业燃料消费量比例将由现在的10%提高到15%,2030年达到25%。而去年,我国工业企业燃料用气量577亿立方米,预计2020年工业企业燃料用气需求将达到900亿立方米,年复合增速在10%以上。
结构优化需理顺价格机制
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12月16日,广东省天然气管网在鳌头首站开启天然气反输通道。这是国内首次由省级管网向国家主干管网反输天然气,也是我国的首次“南气北输”。可见,加速调整我国的天然气供应结构,提高对“始料未及”供需环保的包容度和调节能力势在必行。
在韩晓平看来,目前,我国的天然气供应结构中储气供应占比过少是迫切需要做出调整的。根据我国制定的目标,2020年,国内主要供气企业储气能力达到合同供气量的10%、各地达到平均3天用气量的储气能力。“截至去年底,我国已建成地下储气库18座,有效工作气量为64亿立方米/年,仅占全年消费量的3%,远低于世界10%的平均水平。”
有专家认为,企业储气积极性不高主要是由于我国尚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价格调整机制,即没有峰谷气价、可中断气价的区别,储气企业不能利用不同季节的天然气价差进行套利,储气库难以实现商业化运作。
据悉,在国际上,美国的天然气价格完全放开,冬高夏低,价差可达50%以上。实行冬夏差别价格,冬季气价可以比夏季高出20%-50%,且大部分国家储气库独立商业运营,允许有合理的回报率。
此外,韩晓平还认为,目前我国天然气国内供应和进口量占比还不够理想。据悉,目前进口LNG的来源主要是卡塔尔、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等国。韩晓平表示,虽然进口气源不断多元化,但进口依赖度仍然较高,今年预计会进一步增长到40%左右,从我国的天然气消费量来看,进口占比控制在三成左右是比较理想的。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文 张彬/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