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9时,位于朔州经济开发区的中美新能源技术研发(山西)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郑琪又一次登上7层楼高的“闪氢热解提油”中试装置,查看设备安装情况。这座在引进、消化美国技术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装置,是全球首座投入运行的“闪氢热解提油”中试设备。1年间,公司已经成功进行了两次中试试验,第三次中试试验很快就要开始了。
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郑琪,在国外从事煤化工领域研究多年,是我省“百人计划”入选者,由他主持的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攻关项目“闪氢热解提油”中试项目,于去年8月14日在朔州经济开发区成功开车。
与传统的煤间接制油对比,“闪氢热解提油”技术不是先气化再合成,而是一步法直接转化成油,其过程不需催化剂,流程短,工艺简单,但技术标准相对传统工艺更高。如果这项技术的工业化生产能够实现,将成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革命性、颠覆性的应用。
但科学研究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自去年8月14日成功开车试验以来,郑琪和他的公司科研团队先后遇到了气固分离效果不理想、管道优化效果不明显等诸多难题,但他们依旧在科研的道路上坚持探索,不改初心。
中美新能源技术研发(山西)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安英保告诉记者,作为一项开创性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闪氢热解提油”技术的气固分离过程,同样是一个世界性的科技难题。去年8月14日开始第一次中试试验后,公司的科研团队就发现气固分离水平尚未达到预期的实验数值。经过反复研究,在去年10月份开始的第二次中试试验前,团队成员对装置管道进行了优化修改,期望能够提升气固分离效果,但第二次中试试验的结果表明,这次气固分离的效果虽有提升,但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所以我们决定做一次全方位的技术改进,对原有的气固分离设备重新进行设计,并换装一部分中试设备。”谈起中试试验得出的经验,郑琪和记者聊了起来。
“估计6月底前,我们换装的设备就能安装完毕,第三次中试试验也要马上开始,之前的两次中试试验,第二次效果就比第一次好,我相信这次试验效果一定还会有提升!”说起中试试验,郑琪的眼神充满了自信和坚持。
临近采访结束,作为海归人才,说起这些年在山西的工作生活感受,郑琪也是感触良多。他说:“前不久,省委书记骆惠宁来到我们公司,对我们民营企业搞科研给了很高的评价。省科技厅和朔州市也给了我们很大帮助,我们真切感到了山西‘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决心!”
本报记者袁兆辉